化工地质队伍中有这样一个地勘院
(通讯员 王彦卿)她地处祖国西南边远小镇----贵州省遵义县南白镇,坐落在一个半山坡上。走进大门,拾级而上,迎面看到的是凉亭长廊、花池假山,翻修一新的办公楼在阳光下显得秀丽雅致,错落有致的住宅楼在绿荫掩映下即便是初冬也让人感到丝丝暖意……
她组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经过三十多年的风雨历程,已由过去经济落后、基础薄弱、设备简陋、环境艰苦的单一地质找矿单位,如今发展成为地质勘查和工程勘察并举,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综合性经济实体。经营收入由十年前几十万元发展到上千万元,国有资产的规模不断扩大,职工收入每年呈两位数增长……
她先后多次荣获全国储委、化工部、贵州省政府颁发的“地质找矿奖 ”、“地质科学技术成奖”等省部级奖励,多次被中国昊华化工(集团)总公司和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授予“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连续多年被当地政府评为社会治理模范单位,院内生活小区被评为文明示范小区…….
她就是中化地质矿山总局贵州地质勘查院。
回顾总结贵州院近十年的发展历程,是什么促使该院发生如此大的飞跃和巨变?靠的是-------
这样一届领导班子
以陆再国院长兼党委书记为主要领导的这届班子,是95年底上任的,可以说是临危受命。当时贵州院正处于行业大萧条时期,经济转型、国家勘查资金投入减少、项目锐减、商业性勘查市场尚未形成、投资主体缺失,队伍臃肿、技术人员流失、设备陈旧、历史欠账多,地勘延伸产业效益滑坡、生存空间日趋狭窄。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新的一届领导班子没有气馁,没有退缩,不等不靠,迎难而上,牢固树立“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观念,班子成员认真分析了面临的形势以及工作的特点和难点,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首先,制定出“地质找矿为主,稳定发展工勘”的发展思路,确立新的产业定位——以地质勘查主业为龙头,以地勘延伸产业和多种经营为双翼,面向区域经济的工作思路;其次,加大内部体制改革,实行企业化管理,不断寻找最佳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始终把提高单位核心竞争力和职工收入水平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班子里的带头人陆再国,曾经下过乡,70年代来到贵州院,一干就是三十多年,他从一个最基层的钻工到分队长,到副队长,再到院长兼党委书记,从普通的技术员到工程师到高级工程师,所有这些成长的历程见证了他脚踏实地的辉煌业绩。他是地质勘探的行家里手,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他带领贵州院的工程技术人员跋山涉水,努力为国家找大矿、找富矿。他是企业的领头羊,在班子里率先垂范、精诚团结,善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他的带领下,形成了团结协作、上下一心、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的良好氛围。他关心职工,体贴群众疾苦,重视人才,忘我工作,始终把广大职工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同时也赢得了干部职工的拥护和爱戴。2002年底的一次出差途中,不幸发生了车祸,陆院长脑部受伤,因事务繁忙,他只到医院做了些简单包扎处理后就一头扎进了紧张的工作中,不曾想20天后他的颅内大量积水,头疼难耐,昏倒在工作岗位上。等再次来到医院抢救时,病情已十分严重,医生为他施行了开颅手术,从他的颅内取出了2700多毫升的积液……前来医院探望的人络绎不绝,有的老职工看到高度昏迷的他流下了心疼的眼泪,跑到附近的庙里烧香拜佛,用这最原始质朴的方式祈求院长平安康复。苏醒后的陆院长得知此情此景,感慨万千:余生惟有做好工作,才足以报答职工群众的这份厚爱。
副院长兼总工陈代良,是班子中最年轻的一位成员,他头脑灵活、思路开阔、业务水平高,肯钻研、善学习,在开拓市场和技术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秦新生、邓开华、周兴祥三位副院级领导干部,大局意识强,努力维护班子团结,勤政务实,兢兢业业,工作尽职尽责。
正是这样一个团结奋进、开拓创新,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领导班子,带出了-----
这样一支职工队伍
贵州院在改革发展初期就认识到事业的发展归根结底要靠人的发展,人才是单位发展和市场竞争的第一资源,必须积极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开发人才,即便是单位困难时期,院领导班子也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和职工队伍的建设。专业技术人员经常被选送参加技术培训,让他们的知识不断更新,使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院里还为每个专业技术人员配备了计算机,改善办公环境,创造了良好的工作条件;在收入分配上,制定了鼓励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政策。这一系列有利的政策和措施,培养和造就了一支技术精湛、业务熟练、作风过硬的职工队伍,为本院的长远发展做好了人才储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贵州院现有在职职工273人,其中在岗的134名职工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有70余人,技术结构合理,专业配置齐全。这些有生力量全部充实在地质科、工勘院及实验室等一线重要岗位。
地质科承担着全院国家地质项目和开发商业性社会地质工作的双重任务,近年来,完成的各项国家资金项目均被评为良好和优秀项目;在社会地质工作方面,不断拓宽工作领域,除了矿产勘查,还相继开展了矿产储量核定,环境地质评价和地质灾害评价等地质技术咨询服务工作。10年间,共完成国家地质项目 个,社会地质项目 余项,提交勘查地质报告 份,其它技术咨询、储量核定和环境评价报告等近 余份,由于质量高,信誉好,赢得了用户的好评和信任,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逐年提高;目前,社会地质工作已成为贵州院的重要产业支柱之一。
工勘院起步较晚,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工程勘察得以较快的发展,经济总量迅猛增加,2000年工勘年产值仅 万元,到2005年,年产值已突破700万元,年增长率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常年奋战在野外一线,精心管理,精心施工,确保质量,确保安全,白天在施工现场编录,晚上加班加点整理资料,为了抓进度,赶时间,有的刚完成了一个工程,连家都顾不上回就又投入到另一个工程的紧张忙碌中。管理科室和生产附属部门人员精干高效,一人多岗,一专多能,爱岗敬业,勤奋工作。
正是这样一个优秀的领导班子和一支优秀的职工队伍共同打造了-----
这样一个和谐单位
为了解决职工住房紧张,改善生活环境和办公条件,贵州院先后筹资数百万元,新建职工住宅楼9000多平方米,从根本上解决了住房紧张问题;新建办公楼2310平方米,新建其它办公用房和车间厂房1300多平方米,大大改善了院里的生产和办公环境;投资200多万元,购置各种设备116台套,解决设备陈旧老化问题,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国有资产十年间由300多万元增长到1137万元;职工平均年收入由1995年的3468元增长到2005年的12254元;离退休人员生活费和下岗人员的基本生活费足额发放,每年近80万元的医药费依靠自筹资金按时报销,无拖欠现象,解决了职工因病致困的问题。收入增长了,生活质量提高了,广大职工实实在在享受到了改革发展带来的实惠。
十年磨一剑。如今的贵州院,有着感情互融、思想互通、工作互动、党群同心谋发展、干群协力搞经济的良好局面,有着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和高效运作的良好秩序,有着诚信友爱、和睦相处的人际关系,有着安定有序、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在当今社会提倡和谐的背景下,这不正是构建和谐单位的深刻内涵吗?